当前位置: 主页 > 争鸣评论 > 评论 >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2017-12-15来源:齐鲁字画网 阅读:0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艺术简介

吴维道,山东省潍坊寒亭人,现居北京。自幼酷爱书画,1965年考入山东艺专(山东艺术学院),后又进修于天津美院山水画高级班。1990年在全国“羲之杯”书画展中获二等奖,1997年在香港“禅林杯”书画展中获二等奖,1998年在全国“警魂杯”书画展中获银奖,1999年在香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书画展中获一等奖,2001年在“求实”杂志社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书画大展”中获最佳作品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书画院副院长,北京汇贤丹青书画院副院长兼美术馆馆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后勤部金盾书画院院士等职。作品被国内外友人收藏。生平及作品已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全集”等十多部书中。“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作过专题报道。作品曾在山东、天津、江苏等省市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和青睐。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

——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上官爵文 (中央电视台收藏天下频道主编 )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今时代,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物质境遇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时代的审美也发生着不小的变化,那么,中国画特有的魅力该如何以新的面目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这是当代绘画面临的一个难度很大的共同性课题。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向前奔进,极大地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对中国画的创作提出了不容忽视的要求。时代的发展,愈发呼唤有独特风格、有思想内涵、有时代精神的作品问世;时代的发展,期待富有创造性、学术性和美学价值而又适应了人们新的审美需求的作品出现;时代的发展,欢迎厚积薄发、日益推陈出新的有新美感和新内涵的作品来临。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作品说话的正气正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人们对“以作品说话”的道理和意义越发理解,越发体会,越发认可了。时代发展,顺之者昌,艺术家及其作品又如何能够例外呢?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代实力派画家吴维道先生的山水创作,就具有代表性地证实了这一点。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吴维道先生,1 943年生于潍坊寒亭。受家乡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他白幼酷爱书画,乐此不疲,勤勉专注。一九六五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艺专(山东艺术学院),广泛涉猎诸多画种和多种技法,接受了严格而系统的高等美术教育训练,打下了牢固的从艺基础。后进修于天津美院山水画高级班,在诸多名师的指教下,深研画理画论,画艺大有长进,从艺五十多年来,吴维道先生一直坚定地走着自己渐修渐悟、技进乎道的扎实稳健的创作之路,既不赶时尚 ,也不拘于传统而守旧,不与浮世争名利,一心画写奇逸思,在平素生活中,在基层群众中,在历史文化遗产的观摩中,在对造化世界不断体验的写生实践中,他带着自己高度的审美理想、学术理念以及自已独到的文化自觉、时代感怀,积以时日,累以功夫,深以思致,画写自我的心象,呈示的是别有审美愉悦和境界的心中的山水,由此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风格,与古人、前人和同时代人都拉开了距离,带有较强的辨识度,打上了自我的艺术烙印。其绘画风格的形成缘由、演变轨迹及其内在的美学关联、时代风骨与情思的指向,包括其立意构思、笔墨运用、色彩敷施、状物造型、意象组合、意境营造、构图布白、人文蕴藏等艺术文本的构成单元,一并彰显了他对“笔墨当随时代”这一传统创作精神的深刻理解及其带来的丰硕的实践成果。在长期的笔墨生涯里,吴维道先生默默耕耘,可谓在时代的变迁中持守着内心的平和,诗意栖居,闹中取静,静心而画,画臻其妙·其厚积薄发所逐渐形成的艺术亮点和绘画特色颇多,本文拟行解析,论述。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寻绎从艺历程,可以说吴维道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是从对中国文人画的研习和辩证分析入手的。他有较高的画学修养和理论功底,阅读古画,临摹旧画颇有眼光,有自我独到见解。在他看来,中国山水画自隋唐独立以来,发展迄今历经一千多年,已然形成了悠久而深厚的美学体系和艺术传统。这对于当代画家的创作,一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取用的诸多艺术元素,另一方面也对当下的创作起到限制甚至误导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传统既要尊重,又要有辩证的分析,从外到内辨析良莠,取精去糟,特别对于传统中不利于创作提升的、违背时代精神的东西,要坚决摒弃,比如古人、前人由于过分追求“逸笔草草”、游戏笔墨,传统文人画存在一种粗糙、纤弱、萎靡之风。而对于文人画传统正宗的文脉和写意精神,要力求继承下来,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恪守并把握时代的脉搏予以发扬。再者,具有浓郁的“心象情结”他认为,中国画创作要力求达到形而上的高层面,略形写心,神与物游,营造观之悦目、品之怡情的诗化意境,以自我心象的表达,辙到真正的“高于生活",最终实现传统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带着这种真知灼见所形成的自我独到的创作理念,吴维道先生的创作弃绝盲目地学传统拘于传统,亦绝非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而是取法宋元山水,上溯盛唐魏晋,下及明清近当代,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特别是正宗的写意文脉进行了精心的学术性探究,潜心感会一千多年来传统写意山水的风流绪韵,汲取了大量精髓并在画面中予以化用。事实上,他的画虽然以传统为出发点,但是在整体的美学意蕴上与传统绘画的惨淡与沿袭划清了界限,他是用自己独到的审美眼光观照山水世界,他是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塑造山水意象,他笔下的山川意象系列乃成为他丰富的主观世界与深刻的自我感悟的结晶体,他营造的是当代人精神家园的美妙图景,从而有效破除了文人画的过于随意、荒率、陈腐的习气,进而在传统理性的回归上导致山光水色、山水诗、民族文化以及时代精神的合而为一,意韵深长,耐人品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吴维道先生的画作把写生的现场感、生命气息与写实的准确性、装饰趣味以及写意的深度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创作逻辑上看,通过写生这一重要途径,他奠定了其山水画美学上创高制奇的品格。他喜欢游历,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对于造化体验乐此不疲,寒暑跋涉,采风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了画好树木,他曾在严冬时节冒着大雪在北京植物园写生,并且一呆就是一整个冬季。写生过程中,他注重心源与造化的融合,游目骋怀,其审美的眼光细心体察山石、云、水、草木、屋舍、桥梁、雨雪、飞鸟等意象的形态与变化,关照山水世界宏观和微观的诗意之美和涵容气象,并静心感悟天人合一之道和动静虚实相生之理。带着画本进行现场写生时,他特意选取能够触动其心灵的景象,敏锐地捕捉有益于其画面组合、画境提升的声,龙、形、色,根据画面需要进行巧妙的物象取舍、意象提炼以致意境升华。总体而言,吴维道先生于采风之道比较擅长,其写生的一切所作所为,乃是着意于心灵与笔墨的自然契合,所绘所呈,体现了他搜秒创真的能力之强和形象记忆之可靠,山石之结构,水流之波纹,树木之肌理,飞鸟之往还,云霞之明灭,光影之幻化,等等,都烂熟于心,从而心手相应,通过他对传统十八皴、线面等技法的解融活用,累计下来的写生稿数以千计,有许多稿件可以单独成画,本身就具有立的审美价值,本身就是一幅鲜活生动的水墨画。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正是由于吴维道先生一直遵循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长期深入生活,到大自然中寻找灵,感悟造化之神奇、奥妙,能够抓住自然景物最典型的特征和最能触动观者审美心理的奇妙之!

所以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笔下描绘的物象璀璨而丰富。虽属山水,但地域跨度大,南北名山大川大多涉及,这在他的“道法自然——百米长卷”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山水画百米长卷,是吴维道先生近几年苦心孤诣的心血之作、得意之作,问世以来得到专家、学者和藏家的广泛赞誉。

从作品的形制上看,吴维道先生擅长巨幅大画,创作时统筹兼顾,使画面的内在与外在得到协调统一,色彩合理搭配,意象巧妙组合,大而不空,满而不塞,四边四角,异彩纷呈。他画的山水长卷连绵百余米,涵盖众多著名山岳河流,大气而精微,伟岸又细腻,难能罕见地被公认为世间之珍品。而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吴维道先生对斗方一类小尺幅的画作也绘得别有体格,精到洗练,以小的作品形制,显示出博大渊然的清新气象以及作者不一而足、众能兼擅的从艺风范。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道法自然——百米长卷”详尽地展示了其大气魄、大构图、精于细节、饱满大方、层次丰富、笔墨精致、深厚的功力和全面的艺术修养。吴维道先生根据祖国南北各地地貌特点之差异,抓住各种山川对象的典型特征,并且力争技法创新,对传统十八种皴法进行一一解构和新的有序合成,用以表现各种构造不同的山石树木的脉络、纹理、质地、阴阳、凹凸、向背,使画面显得丰富而立体,层次感分明。而且,对于西方绘画的几何式现代构成、光影效果、质量感等艺术元素,他也予以适度地吸收和化用。具体来看,百米长卷具有纵贯南北、含文包质、借古开新的审美气度,那磅礴充沛、先声夺人、具有交响乐般的宏伟气势,那如山水田园诗一般的浪漫情怀,那清新高雅、凝重沉雄、伟岸崇高而不乏秀逸婉约之美的意境营造,那种技近乎道、象臻乎理的高妙立意,共同形成了吴氏山水画的亮点组合。泰山之壮丽独尊,黄山之烟云多变,三峡之湍急险绝,漓江之如梦似幻,天山之蓊郁丰茂,黄河之奔流不断,太行山之苍浑野逸,长城之沧桑连绵,北国雪地之银装素裹,沂源山区之金秋璀璨,活现于画面,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给广大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引人入胜,予人启迪。毋庸置疑,百米长卷,作为吴维道先生的颇有份量的代表作,使吴维道先生在高手如云的当代中国画坛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奠定了他独具高格、自成一家之“吴氏山水"的从艺地位,使他以山水画新、奇、宏、远的大美之风而高标自立于当今中国山水画坛。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得益于写生,吴维道先生巧妙地实现了从写生到创作的自然过渡,进而,其山水画不仅能够表现不同区域的不同景物,而且善于画写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表现出阴、晴、雨、雪天气下和各种情绪下以及春夏秋冬不同时令中LLI水物象的特殊美感形态。北宋郭熙云: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林泉高致》)清代戴熙日: “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各不相胜,各不相袭。”(《习苦斋画絮》)吴维道先生长期研读并领会中国山水画之学术思想,熟谙这些画理,从而巧妙地用之于创作,在画面的生动表达中显现出山水世界四季不同的审美意境中动人心魄的美感和意蕴。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再进一步而言,吴维道先生立基于扎实的写生和深入体悟,将扩充文化修养、写生、临摹及创作并举,四位一体,并重视时代主题精神的切入,吴维道先生逐渐造就了其南北交融、雄秀见得、气势气象与气韵兼有的山水画特色。自明末大家董其昌以来,中国山水画界流行南北宗之论。大致而言,北宗山水风格豪迈,奔放雄浑,多显刚性伟健;南宗山水则以婉约、清淡、轻秀为主要表现。但两者各有不足,南宗山水缺少庄严气象,魄力不足;而北宗山水比较外露,不够含蓄,缺少变化。有鉴于此,吴维道先生凭着长年在南北各地写生的经验和对真山真水的深层感悟以及对中国画理画论的研究心得,借鉴南北宗之长而弃其短,巧妙地将雄壮的北宗气象与深秀的南宗气韵圆融为一体,以营造生动的诗境为旨归,打通了中国山水画南南北宗相融之脉络,从而锤炼和创构出雅涵精美而大气旷达的山水画写意艺术的新语言。对此,其“道法自然——百米长卷作品展"生动而有力地做了注解。南北兼融的艺术特色与个性语言,使其画完全甩掉了传统文人画的小家子气,显示出一种超然的融古出新的巨大审美张力,与浅薄浮泛之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是对时代精神的大气的弘扬,传递着一种可贵的正能量。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由此看得出来,吴维道先生作画的立意是深远而大的,他认为画道深』“,欲穷画道,画者的修养亦不可不深广。对此,他以闳约深美为从艺标杆使自己的山水创作不断进步,与时俱进地向审美的高层面迈入,画思想,画精神,画境界,绝不是以单纯地真实再现自然山水为目的,而是以画面为载体,把山水意象作为一种特别的审美符号,来寄托其对天地造化之独到的所见所闻和深刻的所思所怨。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对艺术的真诚钟爱和真性情、全身心的投入,以及对心象山水的力求接近,使他在创作时能够将严谨的理性思考与生动自由的想象结合起来,放笔写意,不板不滞,有学者指出,把山水画画到这种高度而完成的百米长卷,已然是渐次忘掉怡情自乐的“小我",将自己融入贴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大我",可谓在澄怀观道的沉静状态中使自己的精神境界曰益得到升华,从而注入了一种令人感奋的精神容量。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在创作中,吴维道先生综合性地灌注了其较为深广的学养,将其不懈夯实的画外功引入剑绘画域领域,注重并做到姊妹艺术对其山水画的反哺与提升。书法、诗词以及西方美术的诸多艺术特质,经他构思的审视和具体创作需要的权衡,被他引入画作,从而有效扩大了画的外延,深化了画的内涵。鉴于书画同源之理,吴维道先生善于:以书入画,使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一贯临池、擅长书法的他,高度重视笔线功夫,追求绘画的书法性,注重书法用笔之笔力、笔性、笔意。这就使其画以线见长,在线的书写中别有骨力,毫无浮滑之气,在起笔、运笔与止笔的过程中尽显线线的品质与美感。不仅如此,其山水画融入书法用笔,在表达物象之美的同时,也展示了对客观形象概括、提炼与驾驭的高超创造力,心手相应,由此擅长各种尺幅形制的创作。

在全面学养的作用下,吴维道先生广泛地吸收其他绘画种类的营养,尤其是巧妙借鉴、融合中困诗歌艺术的诸多元素,走以诗入画之路,使其画别添生动的情致与气韵。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席,诗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自《诗经》诞生以来的两千五百多年里,中国形成了丰厚悠久的诗歌传统,在文化含量、审美理想体系中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对中国画的选题、构图、用彩、造境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鉴于此,吴维道先生对诗歌艺术进行了学术探讨和比较研究 ,并从中借鉴了有益于其山水画的元素,创作中极力追求诗心造境,将诗、画以及书法完美集结在自己一幅幅生动的画作中,使其画面饶有一种可贵的诗思、诗趣、诗情、诗韵。吴维道先生喜爱诗歌,平素对古典诗词兴趣浓厚,注重感会中国山水诗的流风绪韵,着意于探究诗歌与绘画根本上内在的融通性。他经常吟诵诗歌,常把画当作诗来揣摩,掌握了诗词创作思维活动的特征和规律,这便使他善于以诗入画,创作时他能够运用诗词艺术的意象思维,往往以诗词的意境营造方式来进行其山水画的立意布局。如此以来,诗画结合,相得益彰,为其画注入了浓郁的韵致和风采,可谓创造性地融入了诗性哲学,即其画中既有诗意之美又不乏载道之妙,具有一种文化象征性和哲理性。欣赏其代表作《记忆中的家园》:此图描写旧时的家乡景致,着重于乡情诉说,力求简约凝练,小河流水清澈,石上洗衣村姑,鸟鸣春木扶疏,掩映篱笆茅屋,好一派优美祥和、宁静清旷的自然景象,绝似一首田园诗,所绘的物象并不繁复,但整个画面的审美张力极大,引人遐想。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分层交解析吴维道先生诗画交融的方式和美学特色,可知他一方面,于外在意义上将诗与画进行了结合,首先用画来描写诗人所述的境地或者事象,如其新作《明月松间照》:以唐代王维的一首名诗《山居秋暝》入画,借鉴了诗中的白描手法和造境方式,以形写神,着重对对象神态特征和精神气质的描写,所画松树骨法用笔,苍劲挺拔,虬曲宛转,变化多姿,松间明月高悬,令观者联想起月下松树的美妙身影,静中有动, 实中有虚。再观其《野旷天低树》:以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诗入画,水墨淋漓,敷色雅淡,树影婆娑江水中,水光月光迎晚风,造境朦胧幻化,婉约如诗,画写诗蕴,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其次,吴维道先生习惯于为画题诗,在画中引发了自我诗的感情,进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如其精品《秋深》,全景式构图, 画写深秋时的水光山色,白作七言诗“秋深山谷水如静,汽笛一鸣群鸟惊。不见森林伐木者,只缘变成护林工,”题跋于画,书法流利苍雅,衬托出画的意境之美,更表达了作者的现代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吴维道先生尤其注重诗与画内在意义的结合,深层的融通,属于其绘画构思、章法、 形象、色彩的诗化。也就是说,画上并没有题诗,却有诗的意境,如其佳作《渔肆图》:画面上并没有诗词题跋,但由于作者巧妙借鉴了油画的明暗处理、色调搭配等技巧,将远山、云雾、树丛、江水、渔船等意象,遵循客观事物的时空规则和内在联系,进行有序的连缀,组合成意象群,构建出完整优美的诗一般的意境。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吴维道先生还赋予其作品中的形象以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如他的《生生不息》:以苍劲老老辣、洗练凝重的书法用笔画出一些老胡杨树,枝干交绕,状态不一,穿插错落,相互依傍,如历尽沧桑的老人,却壮气满怀,被置入以色墨交融形式渲染而成的广漠的大地上,寥廓苍茫,万籁俱寂,苍凉虚远,烘托出胡杨树那“顶风沙、抗严寒、拒烈日,依旧千年不倒”的惊人的生命力。这些画可视为作者人格的象征,就像一首咏物诗,是作者对力的崇拜,对长寿的赞歌,也寄寓着作者的英雄情绪。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在吴维道先生心目中,LLI水画不是技术之事,而是修养之艺,画到最后是修养,综合性修养的多少,或者说画外功的大小,往往决定着艺术审美境界的高低。带着这样的认识,吴维道先生一向注重文化积累和哲学文化修养的扩充。事实上,他兴趣广泛,平时对文化的涉猎和思考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着他的画艺,优化着他画面的立意布局,使其画愈发拥有画以载道之妙。寻索他的从艺心路和审美逻辑,会发现其画作具有一种耐人意会的返虚入浑之美,体现着一种源自哲思理悟而向具体的画面文本反馈和嬗变的深沉用心,在化物象为心象又化心象为意象的“心画" 过程中,他的画与艺术哲学中极为讲求的虚实之道相符合,立基于艺术实力之上的对于虚实的拿捏,对于虚实之间辩证关系有老练的把控,结合着对于绘事后素之艺道兼融的解知和对于“绚烂之极归乎平淡"、“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之类文艺论述的检索,他选景写象务求简约而神丰,追求虚白见空灵、空灵显示奇妙、简中有意蕴的画境构建。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中国历代画理艺论,吴维道先生研读既久,有关画境虚实之道的论述他留意不少。北宋韩拙 《山水纯全集》指出: “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清一王昱亦云:“清、空二字,画家三昧尽矣,学者心领其妙,便能跳出窠臼,如禅机一棒,粉碎虚空。"(《东庄论画》)清一恽秉怡也说过道理类似的话: “实处皆空,空处皆实,通之于禅理。"(《溪山卧游录》)受到上述论画之理的启发,吴维道先生画山水自觉追求清空蕴藉、抟实入虚、虚实相生的美学雅境,探究绘画中虚实结合的关系,致力于虚实相生的立意构图和笔墨施用。而虚实相生最后得出的应是流动着的气韵,而气韵生成的则是意境。气韵生动成妙境,亦是说无画处必有气韵流动,虚而灵,空而妙,虚空含妙有,妙有则使人观之心旷神怡,特别能够引发人的思考和想象。这就使得吴维道先生的画作内涵充盈,呈现出一种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以画雪、画水为例。吴维道先生酷爱雪,雪的纯净高洁、寂然清灵的品貌常常吸引着他仰天望雪,或捧雪而食,甚至入山踏雪,拿起画本对着雪景快意自足地摹画一番。他的雪景图,匠心独具,画出己意,得“精、静、净、敬”之妙,不施一点白粉,更不用那些砚、碱、洗衣液之路的化学溶剂,全然因景生情,由心造境,以虚实结合的笔墨置陈布势,营造的是虚虚实实、虚者实之、实者虚之的晶莹纯美的雪之美境。在他的笔下,虚与实相反又相成,相衬相辉映。赏析吴维道先生的画雪佳作《欢欢喜喜过大年》:在传统精神与深切的现实感受中来对此画布局立意, 依托自己对“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独到理解,以极为精炼的笔墨语言营造了温雅、隽秀、蕴藉、静谧、深美如诗的意境。作者深得书法用笔之妙,在节奏、韵律、力度的有效控制与把握中把树木画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其画面,根本看不见一点白粉的挥洒、敷用,虚实相衬,在以笔立骨的线性组合中亦展示出笔墨语言的丰富性,转换出新的形式意味。这就正对应了清代笪重光的论画警句——“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画筌》)这幅画,屡次在展出时获得各界观众的驻足流连与赞赏好评。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山石与水流相互依存,互相点缀,可谓“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因而,长于水流的表现往往成为杰出山水画家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几十年造化与心源相统一的艺术之路上,吴维道先生不辞辛劳,累以功夫,依靠其厚实的写生积累,精到地体察了山泉、飞瀑、溪流等变化无穷的性格和气韵,致丘壑在胸,使各种形式的水流的形神特征与微妙差别烂熟于心,兼之他的笔墨功底比较扎实,故而他画水时意到笔随,虚虚实实,浓浓淡淡,疏疏密密,若隐若现,善于表现各种水流的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站在他的画前,似有一股清新的水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由于水的依存条件不同,存在形态各异,水又分为江河、海洋、高泉、飞瀑、湖泊及水口等多种,皆被吴维道先生生动地形诸其四面。总体而言,他画水注重计白当黑,深入探究绘画中虚实结合的关系,致力于虚实相生、虚实转化的立意构图和笔墨施用,故有虚实相生之妙,所画水流既有自然的鲜活灵趣,又有意造天真的洞识和萧散简淡的空明气象,塑造出宁谧幽远、清新淳净的诗化意境,也浸透着亲和自然的意识和寄情言志的文人画情结,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水流,他运用了不同的技法塑造了不同的美感。瀑布,高泉下泻、跌入涧潭而形成,用笔时他考虑水依山石变化的透视关系及水流的变化,着意于以实衬虚,主要靠两旁的山石来映衬,或者用中间的碎石与两旁的山石来衬托,如果画面出现两条以上瀑布平行泻下时,又注意其长短、宽窄的区别,防止雷同。在其代表作《太行飞瀑》中,我们看到瀑布数量之多,落差之大,远近有别,宽窄不一,斜正不同,水量丰富,景观奇美。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从《饮马图》、《旷野天低树》、《林深叶茂水长流》、《晨鸣》等佳作来看,吴维道先生画了许多水势平缓、水行顺畅的溪流,在虚实相生中,水墨的淋漓氤氲与干笔焦墨的互动互融、淡彩添染,以及点线的骨力勾勒和向画外延伸的构图方式,造成了画面的苍郁润泽之气、浑茫寥廓之境和诗思无尽、心境无边之感,引人入胜。

水有动静之分。在《春归》、《金秋》、《山居图》等小品画里,吴维道先生画有静水,或静无波,或风生涟漪,貌似湖泊,水明如镜,主要依托水边物象的倒影来体现水的宁静,明暗处理, 光影效果好,亦属于中西融会、讲白当墨的高妙精品。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吴维道先生画水有效借鉴了文学上的通感 修辞手法。通威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有形象冷暖似乎有重量。借用通感手法,吴维道先生将水流表现得有声有色,观水流之形,如闻其声,或潺潺涓涓,或哗啦叮咚,或咆哮如雷,水声与山色交织在画面,水鸣山更幽,更给观者带来一种生命的静美,而内美静中参。从水流形式上看,吴维道先生巧妙地画了很多水口,因山石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所画的水口变化多样,他注意刻画水流的急湍、水流的滚动翻转以及水流和石块产生的水花。而画面上动静、黑与白的强烈对比,则产生响的感觉。其《春山闻泉声》、 《鸣震大峡谷》、《秋色赋》等画,不惟画面外在的题款形式上,喻示了水声,更以通感手法将水声画好,传出画外,耐人听赏。

谈起画水的心得体会,吴维道先生说: “我画水呢,首先要画活,这个‘活’,是最主要的;再一个要灵动,要有灵感。上善若水嘛,上善若水是我主要追求的一个目的。我去过许多地方,特别是在南方体验比较多,小桥流水啊,瀑布啊,大江大河啊,反正我画得也比较多。所以,我在水的表现方面,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山水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人云: “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气而施耳…一山如君,水如臣,山如主,水如宾,宾主雍容,情味相亲。"(《管氏地理指蒙》)有鉴于此, 作为当今画坛杰出的山水画家,吴维道先生一直以来注重画外学养的累积和绘画本身技法的修炼,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在其山水创作的形而上层面写形画气,出色地表现出了各种水流之美,有声势,有节奏,有韵味,如诗歌,如音乐,使山与水在其画面相互环抱,如上所述“宾主相亲",令人惊叹。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综上所述,吴维道先生的山水创作有着技进乎道的高度精神追求,融入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以时日的学养积淀。苏轼云: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汩汩滔滔,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说》清代沈宗骞指出: “天下之物本气之所积而成一一万物不一状,万变不一相,总之统乎气以呈其活动之趣者。’’(《芥舟学画编》卷三)受之启发,吴维道先生写形更画气,其敏锐的艺术笔触不停留于对山水世界种种物象写实逼真的造型呈现,更由现实形象上升到意象化层面,以自我对水墨写意之道的独到感悟和娴熟笔墨,画写山水之气象、气势和气韵,苍茫润泽,浑厚华滋,雄深雅秀,表现出阴、晴、雨、雪天气下和各种情绪下以及春夏秋冬不同时令中祖国各地山水物象的特殊美感形态。

作为当代有修养有创意的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吴维道先生在有效接续传统文脉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山水新的表现形式,着意于绘画本身的深度的审美挖掘和画外文化学养、美术元素的广泛借鉴。事实上,他的学术性探索,是从“大"和“新"这两个审美维度展开的,既有情感表达、性灵独抒之畅神性,更有物我为一、境生象外的写意载道性,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联系到吴维道先生近几年所画的一系列山水佳作的文本,可知他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寻觅到一个比较好的独到的契合点,打破了传统的程式化格局,从而具有了时代性的审美情趣,用自我个性化的绘画语言生动表达了山水诸多意象丰富的形式美感,寄寓了比较深厚的人文内涵,体现着他对理想家园诗意栖居的高境界追求,显示着较高的艺术水准,昭示着自成一家、独具高格的从艺整体态势。正因如此,他的画受到到业界众多专家、学者的赞誉,得到收藏界的青睐。

融古出新 自成一家——论画家吴维道及其山水画艺术

吴维道先生人品画品俱佳而相统一,他的从艺亮点和学术特色比较多,限于笔者才力不足,在此,本文不再赘述,拟再续。笔者与吴维道先生有缘相识,随着相互交往增多,对于其人其画愈发了解,临文末了,笔者敢断言,吴维道先生持久不渝的艺术执着、勤奋笃行的创作习惯以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和绘画功底,已经构成了他的不容小觑的从艺优势和亮点,随着他踏实稳健的艺术道路之继续前行他必将在艺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面临广阔而美好的艺术发展前景。我们坚信随着厚积薄发之势的继续发挥,吴维道先生必将为我们这个时代画出更多的山水佳作!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
上一篇:高岭:陈源初的人文主义情怀
热点内容